記憶中那盞油燈
摘要:每到晚上就數她家最熱鬧,村上和她家女兒年齡相仿的女孩子都喜歡聚集在她家里,圍坐在一盞油燈下,一邊做活一邊談笑,我雖年紀小也愛去湊熱鬧,看她們納鞋底做衣服,那嫻熟的動作、爽朗的笑聲,仿佛早已把一天的疲勞拋到了九霄云外。
文/呂云茹
歲月如梭,我們時常回憶起或寫下一些陳年往事,緣由其實很多,懷念家鄉(xiāng)、懷念親人、懷念童年,懷念那段清苦卻不乏溫暖的時光。
20世紀六七十年代,每到晚上,農村的家家戶戶都會點一盞煤油燈,光線雖然不好,但在當時沒有電燈的夜晚,它顯得還是很明亮的。
我們大隊辦有小學,就在鄰村,離我家不遠。
每當上晚自習時,每人都有一盞小油燈,白天就放在教室的窗臺上,晚上就點亮。油燈的形狀各式各樣,扁、長、方、菱形不等,不過大多還是用墨水瓶做的,就是用一只舊墨水瓶盛滿煤油(那時叫洋油),瓶蓋上鉆一個小孔,用一根薄鐵皮卷成一個細細的小管,里面穿上一根用棉線做成的捻子,蓋上蓋子,用火柴點著即可。
油燈的煙氣很大,一晚上下來,鼻孔里熏滿了黑灰,眼窩也被熏得黑乎乎的。
還有一種比較簡易的油燈,是在一淺淺的油盞里加一點麻油,盞邊放一根用棉線搓成的捻子。這種油燈的不足之處就是不小心碰倒了,油會灑滿地。
村里的家庭主婦及年齡大一些的女孩子,白天下地參加生產隊集體勞動,晚上坐在油燈下做活計。那時候全家人的穿戴都很少買,全靠自己做,衣服、單鞋、棉鞋都是純手工的。白天沒時間就得熬夜做。就連村上誰家嫁閨女、娶媳婦沒錢隨禮的,就做幾雙單鞋、棉鞋當成禮物送。
記得當時我家的鄰居是一位奶奶,她帶著三個女兒過生活。每到晚上就數她家最熱鬧,村上和她家女兒年齡相仿的女孩子都喜歡聚集在她家里,圍坐在一盞油燈下,一邊做活一邊談笑,我雖年紀小也愛去湊熱鬧,看她們納鞋底做衣服,那嫻熟的動作、爽朗的笑聲,仿佛早已把一天的疲勞拋到了九霄云外。
年華隨風而逝,多少年過去了,小小的油燈早已離我們而去,但我時常還會莫名地想起,因為有它的陪伴我才能穿著媽媽做的衣服和鞋子度過快樂幸福的童年。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fā)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