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意中國探尋漢字起源】鄭州登封觀星臺:石表寓精心 星臺留古制
摘要:觀星臺 攝影 張雨晴 “我身后的觀星臺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天文臺。郭守敬在觀星臺采集數(shù)據(jù)、制作儀器,通過多方努力,于1280年制定出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一部歷法——《授時歷》?!?/p>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消息(張雨晴):“石表寓精心,氤氳南北變寒暑。星臺留古制,會合陰陽交雨風。” 2月21日下午,在位于鄭州登封的觀星臺景區(qū),“寫意中國——探尋漢字起源” 網絡主題宣傳活動采訪團成員見到了這樣一副對聯(lián)。
據(jù)了解,此副對聯(lián)貼在觀星臺的大門外,高度概括了觀星臺“晝測日影,夜觀極星”預測天氣變化和周公測影臺“正日景,驗四時”的作用,同時也說明了它們的科學價值。
周公測景臺 攝影 張雨晴
觀星臺景區(qū)位于登封市告成鎮(zhèn)告成村,包含周公測景臺、元代觀星臺兩處天文文物。這里四季分明、農業(yè)發(fā)達、地理位置居中,是中國古代天文活動的中心。
周公測景(通“影”)臺是西周文王四字、周公(姬旦)營建洛陽時,在登封告成以土圭之法測日影、求地中、驗四時季節(jié)變化的古天文儀器。唐玄宗開元十一年,太史監(jiān)南宮說(悅)仿周公舊制,將原土臺木表改為石臺石表。
周公測景臺是我國古代天文歷法圭表側影的重要實物見證,也讓登封成為二十四節(jié)氣農耕、民俗等文化的核心發(fā)源地。
觀星臺 攝影 張雨晴
“我身后的觀星臺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天文臺。元朝統(tǒng)一中國后,為了恢復農業(yè)生產,任用郭守敬進行歷法改革。郭守敬在觀星臺采集數(shù)據(jù)、制作儀器,通過多方努力,于1280年制定出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一部歷法——《授時歷》。”登封市旅游服務中心副主任朱建平介紹說,在《授時歷》中,中國古圣先賢準確測得一個太陽年的長度為365天5時49分12秒。這一數(shù)據(jù)結果,與302年后的公歷(指1582年《格里高利歷》)僅差25.92秒。
伴隨著源遠流長、生生不息的中華文明,觀星臺下的圭表默默走過了千年歲月。在現(xiàn)在、在未來,它仍將堅守于此,通過身上或長或短的日影,將圣人先賢的智慧結晶傳達給世人。
責任編輯:孫普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fā)現(xiàn),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lián)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