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寂寞一些溫暖 ——訪市作協副主席王中明
從20世紀80年代第一篇小說《灰色人》在駐馬店地區(qū)刊物《長鳴》發(fā)表至今,對于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市作協副主席王中明來說,一路走來,有困惑痛苦,也有喜悅。
王中明,1964年生,2018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先后在《莽原》《廣西文學》《山東文學》《時代文學》《奔流》等雜志發(fā)表中短篇小說多篇,中篇小說《黑夜已過》和短篇小說《紅葉兒紅在秋天里》獲得廣泛好評,出版有長篇小說《梅痕》《雁鳴平沙》等,獲得“奔流文學獎”、駐馬店市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等。
在春風蕩漾的時節(jié),沐浴著金黃油菜花香,記者來到遂平縣城,慕名見到了作家王中明。王老師著作頗豐,對于小說的架構、思想有著獨特的見解與思索。
談成長:心中永不熄滅的文學夢
出生于嵖岈山的王中明,小學四年級就通讀了《水滸傳》《三國演義》《西游記》,后來課堂上學到《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語文老師讓他給大家講一段《水滸傳》里的故事以拓展認知時,王中明認認真真地給同學講了一段楊志買刀。王中明說:“那一刻,我雖心懷忐忑,又講得磕磕巴巴,但文學的種子從此悄悄在我心里生了根?!?
也許正是因為課堂上被老師的這次提問,王中明從此成了同村伙伴心中的故事大王。每當星期天剜草時,同村伙伴便會圍著他,嚷嚷著讓他給大家講《水滸傳》或《西游記》。
也許正是這些經歷,讓王中明更早懂得了知識的重要性。尤其在談到20世紀80年代,那個對于眾多年輕人都懷有文學夢想的時代時,王中明興奮地說,是劉康健老師在嵖岈山舉辦的文學培訓班,讓他第一次與一群文學熱血青年在一起暢談文學、暢談理想、暢談未來。王中明說,通過那次文學培訓班,不僅結交了眾多文學上的摯友,也讓他堅定了在文學這條道路上抵達更遠的決心。為此,他和文友一起,在毫無經費來源的情況下,辦了一份被他們稱為《春筍》的文學小報。
談經歷:感恩文學路上的引路人
為了文學、為了心中的夢想,王中明一次又一次地從嵖岈山搭乘班車到遂平縣文化館找劉康健老師改稿。后來,劉康健老師調走了,為了尋找文學上的良師益友,王中明便從縣城轉乘汽車到駐馬店。
20世紀80年代初期,整個駐馬店就《長鳴》一本文學雜志。尤其是在劉康健老師調走后,王中明在《長鳴》雜志社結識了當時的編輯——邱峰老師,后又認識了胡濟衛(wèi)老師。再后來,在他們的推介下,王中明又認識了李惟微老師。
“李老師的家不大,客廳僅有的一個三人沙發(fā)上,一半堆得都是書?!蓖踔忻髡f,“李老師不僅幫我改稿,還經常給我講小說語言該如何錘煉、人物該怎么刻畫、場景該怎么描寫、怎么去謀篇布局等有關小說寫作方面的技巧。為了鼓勵我寫作,李老師還為我的作品寫過一篇評論。李老師在那篇評論里說,別看中明這個人長得五大三粗,說話辦事卻很爽利,有時候看起來對什么事都不在乎的樣子,其實他對事物的觀察、對人性的透視,可謂細致入微。尤其是中明的小說,柔中帶剛、韻味十足,對底層小人物的描寫更是活靈活現。”
至今回想起這些點點滴滴,王中明還是非常感慨。
談著作:最好的作品尚在醞釀
對一個作家來說,再沒有比自己殫精竭慮、一字一句碼出來的文字被認可并發(fā)表更幸福的事了。
王中明清楚地記得自己的一篇3000多字的短篇小說《選號》在洛陽《牡丹》雜志上發(fā)表后的歡欣。
隨后,小說《懸壺》《黑夜已過》《惹禍的梅花》相繼在《莽原》發(fā)表,并引起了文壇注意?!秳e忘了關機》《老杜的年》《誰患了離婚傳染病》《離地三尺的傘》《紅葉兒紅在秋天里》也紛紛刊登在各大文學期刊。
“我對自己每篇小說的題目都是認真提煉的。我覺得小說的題目不僅是中心主題的高度凝練,更是一個作家文學素養(yǎng)的體現。通過一個字、兩個字,或者七八個字把一篇小說的內容,以巨大的張力藝術地呈現在讀者眼前,令讀者的眼睛為之一亮,這是需要有深厚文學功底的?!闭沁@種鐵杵磨針精神,才得以讓作家筆下的這些人物變得栩栩如生、有血有肉,才能夠打動編輯、打動讀者,同時也打動自己。
后來,王中明相繼出版了長篇小說《梅痕》《雁鳴平沙》。
目前,他正在創(chuàng)作的中篇小說《三寸天堂》《隔心木》,力求向生活最深處回溯,力求把觸角伸向人性的最幽微處,爭取寫出既有溫度又感人的作品。
談未來:寫作終究是一件寂寞清苦的事
與王中明老師交談,他提得最多的一個英國作家名叫哈尼夫·庫雷西。這名作家曾經說:“成為作家的條件之一,就是具備忍受并且享受孤獨的能力。有時,你從桌子前站起來,會覺得自己的內在世界比真實世界更有意義?!?
對此,王中明深有體會。王中明說,寫作是一件寂寞清苦的事。然而,正是這寂寞清苦,讓靈魂在經歷苦痛、煎熬、郁悶、迷茫時有了療傷的場地和訴說的場所。平凡的人,一般是用哭泣、咒罵、訴說來宣泄和平靜自己的內心。而對于那些有著獨立思想的人,他們則是用心靈的獨白來思考和安放自己的內心。
對于一直默默耕耘在天中文壇的王中明來說,抓住接下來的每一分、每一秒,為文學而戰(zhàn),為文學付出滿腔熱忱、一生心血,值!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fā)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