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舞蹈” ——記市首屆二胡專業(yè)委員會會長張偉
文/圖 全媒體記者 郭建光
一把笛子開啟少年的音樂之路
綠植環(huán)繞的建業(yè)森林半島的一戶民居內(nèi),每天都會傳出悠揚的樂聲,有時候是高昂激越的鋼琴獨奏,有時候是纏綿悱惻的小提琴,有時候是柔腸百結(jié)的二胡,當然,葫蘆絲、笛子、電子琴不一而足,整潔明亮的房間內(nèi)一臺被擦拭得纖塵不染的鋼琴靜靜地等待,等待著它的主人端坐的那一刻,手指尖觸碰黑白鍵的時刻,應該是一場融洽無比的談話,似對老友,又似乎是談了一場跌宕起伏的戀愛。
每一首曲子的背后都有著創(chuàng)作者豐厚的人生閱歷,而張偉學習音樂是從一把最普通不過的笛子開始的。
在他8歲的時候,身為教師的母親從外面拿回來一把笛子,其貌不揚,應該是那個年代最簡單的一把竹笛。
簡樸的小屋內(nèi),母親抿著嘴吹出的笛音,第一次令張偉睜大了眼睛。他討要過來試著吹奏,樂此不疲,達到癡迷的程度。這些小小的竹孔,在手指的翻飛下千變?nèi)f化出一曲曲諸如《采茶撲蝶》等動人且清脆而遼曠的樂符,對于少年的張偉來說,有著比任何東西都強烈的吸引力。
不久,看到兒子對音樂有些天分的母親從外面帶回一把二胡?!澳前讯谱鞯梅浅4植冢F(xiàn)在想起來卻是我那時候的玩伴。”張偉回憶,正是父母的引導,讓張偉早早地接觸到樂器,從而調(diào)動他內(nèi)心對音樂的似火熱情。
動人的音樂從張偉指尖噴薄而出,灑落一地琉璃月光。庭院花草沾著月色,綻放美麗光華。
人生起伏割不斷對音樂的熱情
上世紀50年代,在“上山下鄉(xiāng)”中,張偉被下放到泌陽縣板橋鄉(xiāng)務農(nóng)。因為他表現(xiàn)出的音樂才能,很快被抽調(diào)到宣傳隊成了一名宣傳隊員。
“有一次泌陽縣組織全縣的宣傳隊會演,我跟著宣傳隊參賽,賽后主辦方就找到我想讓我留在縣豫劇團工作。當時只想著回駐馬店父母身邊,雖然他們一再做我的工作,我始終沒同意。”不久,張偉回到市區(qū)進入駐馬店紗廠,成了一名電工,而絕大多數(shù)男青年的工作是扛紗等勞力活兒。期間廠里有啥活動,他往往成為焦點,迎來喝彩聲。
再后來他成了紗廠學校的一名音樂教師,這期間他報考了駐馬店電大,一邊教書一邊學習。那段時間張偉可謂夙興夜寐,常常是忙完教學工作,就一頭扎進書堆學習。
命運的改變就在不經(jīng)意間悄然進行,張偉結(jié)婚有了一個獨生女,視若掌上明珠。那時候女兒正學電子琴,張偉就拿著全家人多年積攢的1500元錢到鄭州買琴,那時候一臺最好的雅馬哈琴要近2千元錢,沒想到的是走在熙熙攘攘的街頭錢被人偷得一干二凈。
頹唐無奈的張偉回到家,感到愧對女兒。原本很愛面子的他決定到當時流行的舞廳做伴奏。電子琴的瘋狂,小提琴的高雅,二胡的獨特,笛子的清幽都被他演繹得淋漓盡致。很快,張偉這個“音樂發(fā)燒友”的名號傳出去很遠。
這時候他就開始帶學生,名氣漸漸響亮起來。
為了練琴,張偉的妻子包攬了所有的家務活。功夫不負有心人,正是張偉孜孜不倦的堅持令他的指上功夫達到較高的水平,從而贏得了社會的肯定。
辛勤耕耘學生大賽屢獲大獎
家住上蔡縣的張瑩瑩對音樂有著過人的天分。她的父母在一次全市比賽中看到張偉學生的表演后,主動找到他,表示想讓女兒跟著他學習音樂。
“我那時候帶的學生實在是太多了,想來想去只有周六早上7點到8點有時間,沒想到的是,這個孩子太勤奮了,一年四季,無論刮風下雨,雷打不動地早上7點準時按響我家的門鈴?!痹趶垈ダ蠋熜闹校@樣的孩子不好好教實在是對不起教育工作者這份責任。
張瑩瑩需要三四點起床,然后在父母的陪同下乘客運汽車到張老師家學琴,沒有對音樂的足夠熱愛很難做到。由于鋼琴和電子琴成績突出,《駐馬店日報》和《天中晚報》分別給予了報道,上蔡縣政府免費為她舉辦了一場獨奏音樂會。后來這個孩子順利考入大連音樂學院。
姬祥同學,于2018年在全國只招收6名二胡學生的情況下,考入了中國音樂學院附中,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一個武漢音樂學院的學生準備出國深造,在一起吃飯時聽到姬祥拉了一曲二胡,當即提醒她考中國音樂學院附中。當時大家都感覺不可能,距離考試只有1個多月的時間,除非創(chuàng)造奇跡?!睆垈セ貞洠樵谒赣H的帶領下到北京備考,當時老師表示當年她也許只是熟悉一下考試環(huán)節(jié),等著來年再戰(zhàn)。
令所有人意外的是,姬祥過五關斬六將,順利進入名校,一時間傳為佳話。
在全省全國的大賽上,張偉的學生憑借高難度的技巧獲得的榮譽不計其數(shù)。
演奏的高難度曲目《野蜂飛舞》,難度大,速度快,已經(jīng)有10多個學生通過演奏《野蜂飛舞》獲全國各項比賽金獎。二胡曲目《新賽馬》,鋼琴獨奏《月光》第三樂章,小提琴曲電視劇《紅高粱》插曲《九兒》,葫蘆絲演奏《柳江遺夢》,伴隨著這些優(yōu)美且較高水平的樂曲,一批批孩子學成后奔赴高校讀書,而張偉老師依舊耕耘在音樂教育的舞臺上。
張老師多年來遵循一個原則,家長不重視不管孩子的不收,不是經(jīng)熟人介紹,也就是說不了解老師水平的不收,還有就是緣分不到的不收,由于把關嚴格,所以半途而廢的很少。
令張偉引以為豪的是,他的20多個學生以一曲《戰(zhàn)馬奔騰》登上2008年中央電視臺青少年春晚。節(jié)目分別在寧夏、西藏等電視臺播出。
家國情懷用音樂奏出五彩華章
每一天的與音樂相守,張偉與他的老伴正是因音樂牽線走過近半個世紀的歷程。猶記得一家三口,張偉拉著小提琴,女兒彈著鋼琴,妻子唱著戲曲。這一幕被電視臺的鏡頭錄制下來,如今看來依舊令人感慨。
“疏星點點,清風漾,玉輪平分秋。望碧虛,河漢無聲,浮云盡收……”這是由張偉作詞的一首歌曲的開頭部分。
“斜閣一花仙,夕陽杜鵑紅。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冷……”這是歌曲《詠花》里面的唱詞。
張老師不僅會作詞,還會作曲。由他作詞作曲的《小鳥》畫面感呼之欲出,音樂節(jié)奏輕快強烈?!俺?,朝霞,溢出金光萬道,清早,清早,時光無限美好……”孩子們仰著紅撲撲的笑臉唱著這首歌曲,一如霞光萬道,昭示著生機勃勃的氣象。
由張偉創(chuàng)作的兩個音樂MV《祈禱平安,抗擊疫情》,二胡原創(chuàng)《花間舞》曾風靡圈里圈外,勾起無數(shù)人的家國情懷。
“疫情發(fā)生以來,我們嚴格按照規(guī)定在家,這時候我們與外界唯一的聯(lián)系就是電視、手機,看到疫情期間無數(shù)人奮戰(zhàn)在抗疫一線,就萌發(fā)了用音樂的形式鼓舞士氣的想法?!睂ρ矍斑@樣一位有著高血壓疾病的老人來說,國就是家,沒有國就沒有家,只有國家興旺才有小家的幸福美滿。
在我市參與全省的各項大賽中,常常能看到張偉老師的身影。2019年9月,跟隨河南二胡大師郭民老師,張偉老師登上了中央電視臺15套音樂頻道的《風華國樂》欄目。
雨果曾說,音樂表達的是無法用語言描述,卻又不可能對其保持沉默的東西。而在張偉心中,始終燃燒著一個音樂夢,無論是七八十年代舞廳的伴奏,還是高雅之堂上的一曲二胡獨奏《高山流水》或者《新賽馬》,都是生活歷練下的完美呈現(xiàn),更是人生中因音樂而豐富的最好詮釋。
責任編輯:劉銀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quán)聲明:
1.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駐馬店網(wǎng)”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wǎng)合法擁有版權(quán)或有權(quán)使用的作品,未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quán)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quán)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wǎng)”。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wǎng)應有權(quán)益,否則,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本網(wǎng)將授權(quán)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quán)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wǎng))”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他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wǎng)站、團體從本網(wǎng)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wǎng)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網(wǎng)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的作品,請與我們?nèi)〉寐?lián)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wǎng)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