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永立:生活本身就是一首詩
文/圖 全媒體記者 李賀建
有人說,詩人是人類的孩子,他們用純真的心感知世界。
1972年出生的翟永立,純真得像個孩子。
大約從讀駐馬店師范時起,翟永立就開始系統(tǒng)地接觸新詩,從泰戈爾、萊蒙托夫等國外詩人到現(xiàn)代當代中國詩人的新詩都有所涉獵。其中,翟永立最喜歡的現(xiàn)代詩人是徐志摩。因此,翟永立的詩歌比較講究用韻腳,這和當前大多數不注重形式上押韻而注重內在韻律的詩人有所不同。也是從讀師范時起,翟永立開始嘗試新詩的寫作。當時的校園,詩歌寫作氛圍濃厚,學校辦有《拓荒文學》,專門刊發(fā)學生們寫的詩歌。只不過,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翟永立并沒有把詩歌寫作當作主業(yè),他斷斷續(xù)續(xù)地寫一些近體詩和新詩,聊以自娛。 余秀華因為一首《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紅遍大江南北,并被董卿邀請到中央電視臺訪談,這件事對翟永立觸動很大。因為在他的心底深處,一直埋藏著詩歌的種子。此時,網絡文學異軍突起,翟永立開始在網絡上投稿,并在2017年初擁有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河南新月詩社》。按照朋友們的說法,他從一個詩歌愛好者,轉變成為一名網絡詩人。
有很多事兒都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一次偶然的機會,翟永立被湖北省今古傳奇集團旗下中華文學雜志社公眾號《桃花渡》聘為編委,并且平生第一次在《中華文學》期刊上發(fā)表了自己的詩歌作品。接下來事情的發(fā)展更是出乎翟永立的意料,他在《河南詩人》網站發(fā)布的作品,有很多被編輯推薦到《河南詩人》微刊和《河南詩人》雜志,這些極大地激發(fā)了翟永立的創(chuàng)作熱情。加入中國詩歌學會和河南省作協(xié)后,翟永立對詩歌的歸屬感和認同感進一步加強。
翟永立說,中國人天然有著一顆詩心。詩流淌在我們血液里。春天里,枝頭新綠,“碧玉妝成一樹高,萬千垂下綠絲絳”。離家遠行,依依惜別,“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是最溫情的表達。戀人之間,“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這靈犀悸動了多少靈魂,雖然李商隱當時寫的并不是這一層意思。中秋佳節(jié),皓月當空,心生感念,“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我們在開心、失意、相思、別離時,往往脫口而出的是這些流傳千古的佳句。萬象更新,我們享受著現(xiàn)代科技的福利,然而,自然、天地、人心在幾千年里并沒有多大改變。我們依然會動情于春花秋月、夏蔭冬雪,依然有著修齊治平的家國情懷。詩詞是中華民族代代相傳的文化密碼。只要是華人,無論在世界的哪個角落,多少都是會背上幾句。
每個人的生活都不可能一帆風順,有茍且,也要有詩和遠方。詩意的生活,需要一顆詩心。詩心是逐漸形成的,和長期的生活環(huán)境和接受學習的程度有關,它是需要心理準備的,只有當思維和表達能力達到詩意的仙界、風味和氣場時,才會有想寫詩的沖動,也才是真正到了寫詩的時候,才是寫出好詩的最佳時機。顧隨先生在他的學生葉嘉瑩先生編記的《詩詞講記》中有:“人可以不作詩,但不可無詩心”的傳達。當然,有酒,有茶,有花香,有清風,有愛情,詩心便會潛移默化產生,風物度春秋,天地合日月。慢慢地,“深醉低眉方釋懷,久吟回眸終得幸”。翟永立數十載詩心不改,可以想知他對詩歌的癡心。
詩言志,言情,這是中國詩歌最古老和最典雅的傳承。杜甫有詩云:“寬心應是酒,遣興莫過詩?!币活w詩心,也定會驚喜于先人前輩中的詩人詩詞,懷著敬畏的心情,對他們頂禮膜拜,也會吟詠珍愛。所謂“不學詩,無以言。”讀《詩經》,讀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蘇東坡、李清照、晏氏父子、納蘭容若等,一燈熒然,往復幽會,為千年的悲情哲思而感動,感受古人的閑情逸致,多情輕狂,詠志抱負,常常會使人高尚,使人典雅,使人清寧。翟永立更多的時間是沉浸在詩歌中,這讓他有了詩意的靈魂,詩意的人生。
讀詩、寫詩,讓翟永立心平氣和地看待個人的榮辱得失。他曾經寫過《悲秋》和《來過》兩首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對人生態(tài)度的一些轉變:
《悲秋》
無異于行尸走肉
我是x光下的一掛白骨
年輪令我蒙羞不惑已過,卻無所建樹
生命在時光里點滴
我驚恐于它不知何時戛然而止
人生的意義,不愿探究命運,逃不出
晚秋
《來過》
歲月的刀斧手,埋藏于陰暗處
將日子一天天凌遲
像一只把玩耗子的貓絕情絕義
生命沒有那么神秘
大自然在下一盤無休止的棋
你我不過是他手中
一枚小小的棋子
洗盡鉛華,仍然與初心握手微笑。用一顆素心,輕抒淺繪,帶著月光的靜美和陽光的溫暖走進歲月的詩行。
學會用心體驗、品味生活,你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生活本身就是一首詩。當然,前提是你得有一顆詩心。
責任編輯:劉銀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fā)現(xiàn),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lián)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