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顯民族風 舞出精氣神 廟灣高頭龍:融入濃郁地方特色的非遺奇葩
文/圖 全媒體記者 郭建光
“平輿縣廟灣的高頭龍項目為市級非遺,它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融以和諧喜慶的內心祈愿,構筑成洪河岸邊一道美麗的民俗風情,是生活在這里祖祖輩輩的人們農閑與春節(jié)期間必展示的娛樂項目?!弊蛱焐衔纾谄捷浛h非遺展館內,平輿縣文化館館長王勇指著其中一個擺放整齊的舞龍向記者介紹,這就是流傳于該縣廟灣一代的高頭龍,別具特色,是絕無僅有的非遺項目。
脫胎于傳統(tǒng)舞龍的民間奇葩
舞龍俗稱玩龍燈,是一種起源于中國漢族的傳統(tǒng)民俗文化活動之一。舞龍源自古人對龍的崇拜,每逢喜慶節(jié)日,人們都會舞龍,從春節(jié)開始舞龍,二月“龍?zhí)ь^”、端午節(jié)時也舞龍。舞龍時,龍跟著繡球做各種動作,不斷地展示扭、揮、仰、跪、跳、搖等多種姿勢。所以以舞龍的方式祈求平安和豐收成為全國各地漢族的一種民俗文化。而廟灣舞龍在演變過程中隨著當?shù)厣盍晳T的變化逐漸有了改變,高昂的巨型龍頭、齊心協(xié)力的共同演繹,構筑成節(jié)慶期間別具一格的娛樂形式,更是當?shù)匕傩招哪恐泄餐木駡D騰。
舞龍是一年中大型節(jié)日里的節(jié)目之一。隨著華人移民到世界各地,現(xiàn)在的舞龍舞獅文化,已經遍及中國大陸、港澳臺地區(qū)、東南亞以及歐美、澳大利亞、新西蘭各個華人集中的地區(qū),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標志。
王勇介紹,廟灣鎮(zhèn)(古稱廟兒灣鎮(zhèn)),位于平輿縣城東北15公里處,淮河較大支流——洪河從此穿越而過。舊時這里曾經是一個非常繁華的商貿碼頭。居民為回漢兩族,交通乃水陸兩道,四方商賈云集,境內百業(yè)興旺。這里傳統(tǒng)文化氛圍濃厚,販夫走卒,拉車的擔擔的,玩雜耍的唱戲的,勞動之余,百姓置身在喧囂的市井中笑著、鬧著,忘記了煩惱,增進了鄉(xiāng)鄰之間的情誼。
每年的正月十五,鬧元宵玩花燈,舞獅子、耍旱船、推花車、拉犟驢、踩高蹺、扭秧歌、花鼓燈,還有令人捧腹的大頭吼,讓人癡迷的絲弦道演唱等,場場精彩無限,演員表演十分賣力,觀眾歡聲笑語傳出很遠。而在這些節(jié)目中,高頭龍因表演難度大,藝術形式新,寓意深刻,成為眾多娛樂形式中的別樣存在。高頭龍是清末時候洪河下游傳來的一種雜耍兒,后經該鎮(zhèn)武術教師侯萬龍、王偉德二人傳承改進,發(fā)展成為獨樹一幟的舞蹈技藝,用來與民同樂,歷經三代百余年,流傳至今。高頭龍的形狀特異,扎制技術與本地大不相同。高頭龍龍高4米,重達60公斤,龍身13節(jié),全龍身長50米,首尾節(jié)各15米和13米不等,頭高尾低不一致,是用直徑8厘米粗的木桿連在一起的。由于龍頭巨無霸的重量,不是當?shù)氐淖畎舻膭诹Ω疚璨黄饋磉@樣的龍頭,更不可能舞出風采,舞出水平。
廟灣鎮(zhèn)高頭龍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新中國成立后,當?shù)匚幕块T多次組織到省內外演出,其精湛的舞技,龍飛鳳舞的藝術風格,令觀眾蕩氣回腸,受到專業(yè)人員、專家學者和廣大觀眾高度贊揚,并認定為“首次發(fā)現(xiàn)”“中華一絕”。
獨具地方特色的非遺文化
在廟灣鎮(zhèn),趁著農閑,舞龍者正全身心表演,俗話說,一日不練手生,需要平時多積累,多揣摩,才能在真正表演的時候舞出精氣神兒。
舞龍者在龍珠的引導下,手持龍具,隨鼓樂伴奏,通過人體的運動和姿勢的變化完成龍的游戲,穿、騰、躍、翻、滾、戲、纏、組圖造型等動作和套路,充分展示龍的精、氣、神、韻等內容的一項傳統(tǒng)體育項目。數(shù)千年來,炎黃子孫都把自己稱作是“龍的傳人”。舞龍,在民俗上與龍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
據(jù)當?shù)匚幕瘜W者梁宏宇介紹,廟灣高頭龍,龍頭大,是一般龍的三四倍,龍眼像臉盆大,龍口可坐成年人。脖頸呈S形,一根碗口粗的直木或毛竹支撐著它,足足有4米高。身子共12節(jié),象征一年12個月,尾部強似一般龍頭大小。靜臥時威武大氣、神態(tài)萬方,舞動時奔騰咆哮、嘯聲震天。
“舞時,舞者一般要分兩撥,要挑選近30名青壯年棒勞力,從中挑選4名舞龍頭的老大。老大們個個虎背熊腰、身強力壯,上身小馬褂、下身大襠褲、足蹬千層底、腰系紅絲絳。舞動起來,龍頭老大必須把承木的一頭抵在腰間紅絲絳上,否則,完全靠其兩臂雙手根本無法承受其重。所以往往半場下來就要換人,換下來的龍頭老大坐在一旁氣喘吁吁。常說,龍頭老大轉一圈,尾巴跑得不著邊。每節(jié)龍身的舞者都要閃轉騰挪,最不亦樂乎的是龍尾舞者?!绷汉暧罱榻B,舞龍者身挎一串銅鈴,忽東忽西、忽南忽北、忽前忽后、忽左忽右,在別人不跑的時候,他要跑;在別人跑的時候,他跑得更歡。正因為有了他的活潑,才把龍的靈動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廟灣高頭龍往往都是在每年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才抬頭出世、福賜人間。在表演前,一定要先到洪河水邊舉行一場簡單而隆重的祭祀儀式,叫祭水請龍。炮聲一響,儀式完畢,眾人轟的一聲沖上河岸,象征高頭龍重臨人間。高頭龍在街上玩耍時,大大小小的門店都敞門大開,店主事先準備多掛鞭炮,龍到門前,便點燃引捻,噼噼啪啪一響,龍便翻騰起來,引來圍觀者一片喝彩。高頭龍有時到單位,單位放一掛炮拿一條煙;有時到名人老板富紳家,那不僅僅是放炮拿煙的事,還要封一個大紅包,少則幾百元,多則上千元;有時下鄉(xiāng)進村入戶到平民百姓家,為人家的喜事或許愿舞上一番,撫慰著人們的心靈,增添了節(jié)日的喜氣。
廟灣高頭龍給方圓幾十里的百姓無盡的喜悅、幸福、希望和祈盼。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周圍鄉(xiāng)鎮(zhèn)群眾大都從外地購買樣式統(tǒng)一的龍,廟灣高頭龍便無人問津和追捧。隨著老藝人的去世,廟灣高頭龍的制作工藝已基本失傳,就連舞龍的技巧玩法也在漸行漸遠。
“作為市級非遺項目,廟灣高頭龍因其獨具特色的龍頭成為我國舞龍文化中的一道亮麗的奇葩。它獨具特色,制作工藝匠心獨運,舞龍文化彰顯民族特色,融以地方民俗,是一道原汁原味的地方文化大餐。我們將會引導非遺傳人將這一非遺項目融合新的理念,繼續(xù)發(fā)揚光大。”王勇表示,在平輿縣,非常重視非遺項目的挖掘與傳承,而高頭龍項目已經成為當?shù)匚幕械囊粋€獨具特色的亮點。
責任編輯:劉銀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駐馬店網(wǎng)”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wǎng)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wǎng)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wǎng)”。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wǎng)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fā)現(xiàn),本網(wǎng)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wǎng)站、團體從本網(wǎng)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wǎng)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網(wǎng)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lián)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wǎng)友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