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車企上演“絕地求生” 汽車品牌如何打入泛90后陣營
摘要:無論車市怎樣變幻,抓住青年群體就抓住了未來。自古成功一條道 搭便車掙快錢不可取 成都理工大學建筑學專業(yè) 雷語 在汽車產業(yè)進入深度調整時期,中國是否需要這么多汽車品牌,答案似乎顯而易見。
邊緣車企上演“絕地求生”
汽車品牌如何打入泛90后陣營
郭思宇
程雨禾
張一諾
雷語
近日,隨著車市“馬太效應”加劇,行業(yè)洗牌正不斷加速。“邊緣車企”如何在行業(yè)洗牌潮中求生,成為不少人關注的話題。
實際上,在歐美日等發(fā)達汽車市場,主流汽車公司屈指可數。財通證券的統計顯示,美德日韓分別只剩3家、3家、7家、1家,國內市占率依次為43.4%、55.9%、93.3%、65.4%。
由于中國乘用車市場起步較晚,前些年一直處于“百花齊放”的狀態(tài)。顯然這樣的局面注定不會持續(xù)太久,市場銷量的萎縮終究會按下淘汰賽的加速鍵。
你認為,中國汽車市場需要這么多的汽車品牌嗎?“邊緣車企”該如何逆境求生?
汽車品牌不能“單打獨斗”共性技術可聯合研發(fā)
成都理工大學建筑學專業(yè) 郭思宇
在我看來,因為中國汽車市場的范圍較廣,多汽車品牌能夠為消費者提供更廣闊的選擇空間,滿足消費者對不同類型的汽車文化的需要。但不可忽視的是,與一些成熟的汽車市場相比較,過于分散的品牌布局導致了一些企業(yè)研發(fā)能力相對不足。
事實上,在一些汽車行業(yè)需要的共性技術上,特別是“卡脖子”技術上,各個汽車品牌應該建立聯合研發(fā)的機制。
一方面,這種方式能夠分攤研發(fā)費用,達到“降本增效”的效果,提升企業(yè)的利潤率。另一方面,頭部力量的強強聯手也有利于技術突破,形成真正的自主核心競爭力。只有這樣,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中國汽車產業(yè)才能占據一席之地,達到共贏的目的。
青年需求就是未來需求
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會計學專業(yè) 程雨禾
從手機行業(yè)的小米、OPPO到服裝行業(yè)的李寧,可以看到,面對強大的競爭對手,它們逆勢破局的原因之一,就是抓準了年輕人的胃口。
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是,90后正在成為汽車消費的主力軍,如何滿足年輕人的用車需求,并通過營銷等手段實現品牌年輕化,將成為汽車行業(yè)品牌制勝的關鍵。
例如,紅旗品牌通過請靳東代言等一系列營銷手段一改單一的“國車”調性,讓“國民車”的形象越來越清晰。而造車新勢力中,蔚來等品牌選擇在各大購物中心建立體驗店,以更具體驗感的方式使其品牌知名度得到提升,打入了年輕人的陣營。
在產品端,汽車上的智能網聯功能更是必不可少。例如,在今年的智博會上長安汽車與騰訊共同發(fā)出的第一條車載微信,就成為汽車智能網聯功能應用的一次有意探索。
毫無疑問的是,所有車企都應該認識到,青年需求就是未來需求。無論車市怎樣變幻,抓住青年群體就抓住了未來。
逆勢突圍無捷徑 技術領域見真章
南京工業(yè)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專業(yè) 張一諾
從國外成熟的汽車市場發(fā)展軌跡不難看到,隨著國內汽車市場的深度調整,國內上百個汽車品牌分攤一大塊市場蛋糕的現狀終將過去,大規(guī)模的兼并與收購將勢不可擋。
“想要突出重圍,必有過人之處”,在不同領域,這都是適用的真理。我認為,核心技術的深入挖掘和研發(fā)將成為支持企業(yè)走得更遠的必要條件。
結合我的專業(yè),汽車企業(yè)應增加對新能源技術的研發(fā),掌握電機電控的核心技術,完善5G通信技術和智能駕駛功能的應用等,將這些核心技術握在手中,就有了決勝市場的底氣。
自古成功一條道 搭便車掙快錢不可取
成都理工大學建筑學專業(yè) 雷語
在汽車產業(yè)進入深度調整時期,中國是否需要這么多汽車品牌,答案似乎顯而易見。
但在行業(yè)重新洗牌的關口,由4家車企被破產所引發(fā)的行業(yè)思考,卻不應止于此。
隨著中國消費者人均GDP的日益提高,消費心理進一步成熟,對于生活品質的追求也在進一步提高。消費者的需求及時代的發(fā)展趨向決定企業(yè)的發(fā)展方向,邊緣企業(yè)想要短時間內達到跟大型企業(yè)相當的水平頗有難度。
事實上,企業(yè)只有不斷提高核心競爭力,摒棄搭便車掙快錢的想法,從多角度出發(fā)打造企業(yè)自身的影響力、提高口碑,抓住消費人群的需求心理,通過經濟、性能或安全等方面的專項提升,提高品牌在消費人群中的信任度,才能在行業(yè)中站穩(wěn)腳跟。
(文中照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程鴻鶴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fā)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