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第二批非遺傳承基地公布
摘要:中新網西寧10月18日電 (記者 羅云鵬)記者18日從青海省文化和新聞出版廳獲悉,該省確定13家單位為青海省級非遺傳承基地,其中涉及藏文化方面10家。資料圖為青海玉樹傳統(tǒng)藏族
中新網西寧10月18日電 (記者 羅云鵬)記者18日從青海省文化和新聞出版廳獲悉,該省確定13家單位為青海省級非遺傳承基地,其中涉及藏文化方面10家。
資料圖為青海玉樹傳統(tǒng)藏族服飾。羅云鵬 攝
目前,青海共有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5項,中國國家級非遺名錄項目73項,青海省級非遺名錄項目253項;中國國家級傳承人88名,青海省級傳承人209名。
青海省文化和新聞出版廳非遺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確定的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分別為湟中農民畫、夏爾群鼓舞、熱貢藝術(唐卡)兩家、“花兒”(丹麻土族花兒會)、德都蒙古全席、藏族服飾(安多藏族服飾)、熱貢藝術(泥塑)、同仁刻板印刷技藝、藏戲(黃南藏戲)兩家、果洛德昂灑智藏文書法、藏娘唐卡等。
資料圖為青海玉樹馬術表演巡游。羅云鵬 攝
青海省文化和新聞出版廳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2017年,青海省文化及相關產業(yè)實現(xiàn)增加值63.77億元,比上年增長16.5%,占該省地區(qū)生產總值(GDP)的比重為2.48%。
此外,該省還確定7家單位為省級非遺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分別為藏藥佐太炮制技藝、河湟刺繡、熱貢藝術(唐卡)、熱貢藝術(泥塑)、石雕、海西蒙古族刺繡、藏族服飾(玉樹藏族服飾)省級非遺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
資料圖為青海塔爾寺僧人羌姆表演。羅云鵬 攝
截至目前,中國文化部門在青海共設立熱貢文化生態(tài)保護實驗區(qū)(黃南藏族自治州)和格薩爾文化生態(tài)保護實驗區(qū)(果洛藏族自治州)以及藏族文化(玉樹)生態(tài)保護實驗區(qū),該省國家級文化生態(tài)保護實驗區(qū)數(shù)量居中國首位,已形成唐卡、泥塑、堆繡、石雕、藏繡、民族服飾等文化產業(yè)集聚區(qū)。(完)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中國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fā)現(xiàn),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lián)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