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謠不傳謠 講文明樹新風 網絡安全
首頁 文化 天中文化 文學

泌陽縣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談

2018-06-08 08:54 來源:駐馬店網 責任編輯:fl
發(fā)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訂閱《駐馬店手機報》,每天1毛錢,無GPRS流量費。

摘要:□晚報記者 任羽/文 王瑩/圖泌陽縣作為文化大縣,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和燦爛的文化發(fā)展歷程。近年來,他們堅持社會主義文藝“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

□晚報記者 任羽/文 王瑩/圖

泌陽縣作為文化大縣,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和燦爛的文化發(fā)展歷程。近年來,他們堅持社會主義文藝“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在縣委宣傳部、縣文聯(lián)的領導下,開展了一系列文學活動,涌現(xiàn)出一大批有影響的文學藝術人才,為繁榮全縣文藝創(chuàng)作、促進社會主義文藝事業(yè)大發(fā)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在過去的一年里,全縣作家、詩人深入生活,筆耕不輟,創(chuàng)作出一大批優(yōu)秀的小說、散文和詩歌等文學作品。他們在文學創(chuàng)作的路上,有不少心得體會。

周豫琳:詩意人生自風流

前不久的一個晚上,我獨自一人,邊欣賞央視回放的如火如荼的“中國詩詞大會”,邊追憶自己35年來的文學特別是詩歌創(chuàng)作之旅。蓬勃的思緒如煙如霧升騰,溢出窗扉,飄入夜空。

文學改變了我的命運,詩歌詩意了我的人生。去年春天,當?shù)弥业奈膶W專業(yè)副研究員被破格評審通過,填補了泌陽縣文化、藝術系統(tǒng)無高級職稱人員的空白后,朋友們說,你總算功成名就。而此時,我思考得最多的就是:文學、詩歌不負我,可我總覺得對不起她們。雖然35年來,發(fā)表各類文學作品上千篇(首),獲各級獎項數(shù)十個,出版了多部文學作品集和文史作品集,并被選入《河南新文學大系·詩歌卷》(1917~1997)、《中國散文大系》、《中國當代優(yōu)秀詩歌作品選》等;雖然有了那么多頭銜,但我畢竟沒寫出什么傳世的經典之作。

從一個落榜秀才,到一個國家的文化工作者,在文學、攝影、縣域文化研究與保護等方面都有自己的一方天地,這一切,都是文學和繆斯饋贈我的。這可能就是古人所說的只有“不忘初心”,才能“方得始終”吧。

去年,我新創(chuàng)作的長篇散文《父親的背影》發(fā)表在河南省文聯(lián)文學月刊《奔流》第十期上;詩歌《周豫琳的詩》、《咿呀學語》、《致孫兒詩》、《子原·子萱》等,分別被選入或發(fā)表在《2015河南文學作品選·詩歌卷》、《中國詩人年度詩歌選集》、《中國當代詩人佳作選》、《河南詩人》等;紀實文學《追憶“75·8”》在有關報刊發(fā)表后,在多家網絡和平臺點擊量有近20萬次。

在我?guī)资甑奈膶W創(chuàng)作、成長之旅中,有很多難以忘懷,甚至是刻骨銘心的記憶。有悵惘、有困惑、有憂郁,甚至有絕望,但更多的是詩意,是堅守,是不忘初心。詩意人生自風流呵!

我崇尚有感而發(fā)、情真意切、詩意濃郁,且思想性和藝術性都能結合起來的詩作。感謝文學!感謝詩歌!

(周豫琳系泌陽縣作家協(xié)會主席、文學專業(yè)副研究員)

喬桂堂:寫詩的動力

 

詩歌瘦小,文學是寂寞之路,這與我瘦弱的肩膀對應,與我不善言辭、不喜歡社交對應。多年來,除了教書外,我不會別的什么。教書是苦的,詩是我工作的樂子,文字有天、有地、有夢,所以我能飛翔。

還要對應一種神,精神之神,內心之神。經年的煩擾棲息在靈魂深處,安放在文字的身體內,亦是快事。

詩歌是我的主張,不為發(fā)表,不言茍同。寫寫,心就安了。

詩人有責任喚醒,使讀者得三二人,能有一絲穿心的憐愛、共鳴,也足。

這是我寫詩的動力。除此,還有。

希望別人知和懂。詩是一條路,一線光,一種傳達。借助《盤古風》、《泌陽特刊》、《天中晚報》、《天之中》、《河南詩人》、《詩林》、《大觀》、《詩歌周刊》、《星星》等平臺,放大所寫的詩歌,詩歌喊出了聲音。

還有稿費,還有獎金。這是一種承認。詩歌不是簡單地碼文字,它需要一些技藝,我的技藝不高,一直在探索。近些年,我參加全國大賽、省市大賽,大獎、小獎也還是有的。

在寫詩的路上,遇到寫詩的知己、長者、高手。比如遇見何建明,遇見曾凡華、楊志學、盧輝、李俊功等大家,他們的詩是引領。比如劉康健、陳德龍、白杰、張廣智、王慧玲等,比如孫德兵、周豫琳、鄧敏、劉樟等,他們幫助我在詩歌路上成長,他們都是我生命中的貴人。

通過文聯(lián)作協(xié)組織的活動,或者隨團游、自駕游,領略不一樣的山水。其實山水一直在,在我們眼中是什么?山是山,水是水;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山還是山,水還是水。詩人眼中一定是別樣的山水,是有了愿望的山水,是有了寄托的山水。

詩歌對我,是一種幫扶。物質不富有的我,詩給了我精神。這不是我必須走的路,這是我走路的必須。我要對一塊石頭公正地評價,對任何一個夢想尊重有加。一縷風捎來花香,一絲雨捎來茁壯。我要肯定和感恩,決不低眉和奉承。文字是山,剛好讓我能攀。我還要把文字種在土里,讓它們生根、開花,但不一定結果。不為英雄,不為不朽,只為有光,點燃或擦亮。我出版了《鄉(xiāng)下聽蟬》,以后還會有,它們替我發(fā)光。

(喬桂堂系泌陽縣作協(xié)副主席)

鄧敏:獨辟蹊徑尋突破

 

文學是我的最愛。我自1983年走上文學之路以來,一直與文學相伴,把自己的一腔摯愛全部獻給了文學。文學也給予我豐厚的回報,豐富了我的人生。

35年來,我勤奮筆耕,經常有作品散見于報端, 先后結集出版了散文集《守望歲月》、小說集《流淌的鄉(xiāng)音》;與他人合作出版了紀實文學《唐老道評傳》,參與編輯出版了《中國泌陽古樹名木》等書籍;自編自演胡老大鄉(xiāng)村系列微電影19集……這一切,看似成績斐然,其實我覺得還有許多不足之處。一是作品質量不高。寫了幾十年,沒有新的突破,創(chuàng)作水平沒有提升。二是時代感不強。比較熱衷于小情調文章,沒有跳出自我創(chuàng)作的小圈子。

怎樣突破自我,提高作品質量。這成為我心中揮之不去的困惑,使我有一種巨大的壓力。

作為泌陽人,我喜歡泌水河,總以泌水河為驕傲。我常常靜坐于泌水河畔,讓喧騰的河水激發(fā)我的創(chuàng)作靈感:泌水湯湯,獨辟蹊徑,揮流西去,其倔強不屈的創(chuàng)新精神,同樣也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精神。悠悠泌水,給了我新的啟發(fā),讓我明白了文學之路上有一座座高峰需要超越。古人云:“若無新變,不能代雄。”作家如果沒有創(chuàng)新求變的意識,不可能超越前人,更不可能登上文壇之巔。

沒有壓力就不會產生動力,沒有明確的目標就很難有超越。我結合實際,給自己定下提升創(chuàng)作水平的目標。一是轉變創(chuàng)作觀念。跳出自我創(chuàng)作的小圈子,進入火熱生活的大圈子,創(chuàng)作出貼近生活、具有濃厚生活氣息和時代感強的作品。二是樹立精品意識。創(chuàng)作是一種興趣,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責任。必須端正創(chuàng)作態(tài)度,嚴把作品質量關,厚積薄發(fā),創(chuàng)作出高質量的精神食糧。三是增加作品重量。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精心打磨創(chuàng)作,努力提供能夠感染人、引導人的文化精品。

天道酬勤。我堅信,多花一些心血,就會多一些收獲,只要堅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闖出一片新天地。

(鄧敏系泌陽縣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

劉樟:寫作的幾點感想

 

關于寫作,我個人覺得有四點比較重要。

一、閱讀積累。這里所說的積累,包括三個層面的內容:一是語言、知識積累。二是寫作方法、經驗積累。三是間接生活經驗的積累。

積累的前提是閱讀,沒有大量的閱讀,就無從談什么積累。只有通過大量的閱讀積累、知識儲備,厚積而薄發(fā),寫出來的作品才有思想厚度,才能生動感人。反之,先天不足的人是寫不出好作品的。中醫(yī)有句話叫“先天不足難調制”,很適合我們寫作人。

二、留心生活。“處處留心皆學問”,寫作亦如是。處處留心生活,處處都是寫作素材。“生活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這話一點兒不假。留心生活,有了生活內容做基礎,寫出的東西才真實感人,才不至于空洞無物、無病呻吟。有些作者寫了一堆文字,卻讓讀者感到一堆辭藻后面缺少內容,就是因為缺少生活的真實感受。

三、深層思考。作為寫作人,思考是動筆的前期準備,要思考生活真諦、思考文章的主題與立意,思考素材取舍,思考布局謀篇,思考表達方式,思考遣詞造句等。寫作的過程,就是放飛思緒、不斷思考的過程,沒有深層次的思考,就寫不出好的作品。

四、謹防制造文字垃圾。這里所說的垃圾,一是指無意義的文字,二是指那些不健康的甚至是污染人心靈的文字,這是我們寫作人最起碼的良心和責任。

(劉樟系泌陽縣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

路成莉:靠文學保持童心

 

文字之于我,似乎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緣分。但是真正讓我拿起筆,則是源于幾年前一首詩歌的獲獎。雖然是個小獎,心情卻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也激發(fā)了我寫作的熱情。突然間有點聊發(fā)少年狂之嫌。這樣的開悟仿佛有點姍姍來遲,于我有點不搭,文字應該是陽光的,而我明顯地老了。老了的我,突然有一顆萌心,返老還童,天真地遐想,做夢,春暖,花開。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陶淵明他老人家都如此,我這樣的平庸之人又怎么能夠幸免呢?喜歡別人的文字喜歡了很久,當有一天我的文字也被別人喜歡了,這讓我瞪大了眼睛沉默良久。人生太短,我和我的影子都是一閃而過,一年又一年時光不斷地修剪我,終于有一天,我也開始修剪我自己。

自那次獲獎后,我在《盤古風》、《泌陽報》、《駐馬店日報》、《天中晚報》、《河南詩人》、《關雎愛情詩》等報刊陸續(xù)發(fā)表了許多作品。仿佛百轉千回后又回到了初心,枯燥的生活也變得豐富多彩起來。漸漸地,文字成了一瓶生活的可口可樂,一瓶清澈的農夫山泉,一杯午后的茉莉花茶。更重要的是在我最彷徨、最孤獨無助的時候,文字就像一根救命稻草,給了我不離不棄的陪伴。

現(xiàn)在我負責編輯《盤古風》和《泌陽文藝》微信公眾號平臺,這些工作給了我更多學習和鍛煉的機會。在文字上對自己的要求更加嚴格,作品中除了強調形式和想象力之外,更加重視在思想上的探索,對世界的深度思考和呈現(xiàn)。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與喜歡的文字在一起,可以拋開一切世俗的附加,在向善、向美、向真的不斷追求當中,心懷清歡。

在時間的晚來風急中,有的人跑步,有的人跳舞,說到底都是為了獲得一顆長生不老的仙丹,給生命以不朽。太上可立德、其次立功,中人立言,愛文字的人們,用文字幻化成不死的“小妖”,天上人間,衣袂飄飄。

崔展:回歸初心文學夢

 

年少時我就有一個夢,與文學結緣,盡情享受文學的快樂,感悟文學的魅力。

我出生在一個交通落后的小山村,年少時僅有的玩具就是村里的大石板。和小伙伴們一起在石板上滑來滑去是簡單快樂的。但我總覺得心里還在追尋著什么。幸好,村里的老年人愛講些稀奇古怪的故事,有時還會來些說書先生。我想我心中的的文學種子就是這樣深深埋下的。

在那樣一個物質與精神同樣貧乏的時代,就是這獨特的藝術感染著我,使我對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上學后,因為我從小喜歡聽說書的緣故,作文寫得也是生動形象,經常被老師當作范文朗讀。我心中的文學種子也在肆意滋長。開始癡迷于雜志和報紙。如果我聽說誰家有書,我一定會想盡辦法借來一讀。對文學的熱愛,甚至讓我舍不得休息,有時一本書我連夜就讀完了,即使第二天雙眼紅腫,我也不介意。

在課堂上,我常常思緒萬千,眼睛盯著黑板,腦海里卻早就猶如翻滾的巨浪,各種奇特的念頭一涌而上。比如我會想如果關羽和趙云打了起來,到底誰會更厲害呢,如果聊齋里那個女鬼最后真的和那個書生在一起了,后來會怎么樣呢……漸漸地,我會把這些突如其來的想法訴諸于筆端,總是幻想著未來要成為一個文學家。

然而,理想是豐滿的,現(xiàn)實是骨感的。經歷了第一次高考的失敗,我不得不越發(fā)清醒起來。我不得不放棄衷愛的文學,不得不讓自己停止亂七八槽的想法。直到我終于順利走進大學的校門。

大學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面對浩如煙海的各種圖書,我常常廢寢忘食。關于文學,心中的激情之火不可抑制的熊熊燃燒。我終于做了校辦報刊的記者,看著自己寫的一篇篇文章發(fā)表在報紙上,我常常興奮得睡不著覺。后來,我又成為校報編輯。大學時期我心中的文學種子已經成長為枝繁葉茂的大樹,我還想一直讓它長得更高、更大……

如今,我已過了知天命的年紀,人生已經過半,唯有精神永恒,唯有文學長存,影響深遠,我又回歸初心,開始了文學創(chuàng)作。我相信,有耕耘就有收獲。

張曉霞:隨文聯(lián)一起成長

 

說起來泌陽文學的繁榮和發(fā)展,我是深有體會的。

10年前,孫德兵擔任泌陽文聯(lián)主席后,我是加入文聯(lián)的第一批會員。當時,整個作協(xié)也不過十多人。除了那些老作者們,我們這些新人,水平一般,基本上處在寫作文階段。

孫德兵從一上任,就在積極籌劃創(chuàng)辦泌陽縣的文學平臺。2007年,《盤古風》雜志橫空出世。2011年,《泌陽報》誕生了,它是周報、黨報,及時、權威、公信。大家在《泌陽報》上發(fā)表文章是有稿費的,雖然不多,但是付出被人認可,這對作者的鼓舞不小。所以《泌陽報》出版后,泌陽文學無論是作者數(shù)量或者作品數(shù)量,都如同雨后春筍般,迅猛發(fā)展起來。

泌陽文學水平的提高,離不開先于我們開始文藝創(chuàng)作的那批作者們。他們義務擔任我們的老師,除不斷鼓勵我們創(chuàng)作不輟外,還親自為我們修改文章。文聯(lián)主席孫德兵為我出題立意,文聯(lián)副主席鄧敏為我修改病句錯字,還有老作者劉旭,教我如何選材,劉樟老師更是審完我文章的每一句,每一字。沒有他們的幫助,我是無論如何也達不到今天的成績的。

泌陽文學隊伍的壯大,與孫德兵工作方法有關。他非常注重發(fā)展新人。幾乎每次采風,我們都能在隊伍里發(fā)現(xiàn)新面孔。他邀請新人參加活動,鼓勵他們寫作,找人為他們修改文章。到現(xiàn)在為止,十年光陰,泌陽作協(xié)已有近百名作者,大多數(shù)是他發(fā)掘的。

伴隨著文聯(lián)的日益壯大,我也從一個蹣跚學步的文學稚子,成為可以穩(wěn)步前行的作者,并開始在市級報刊上發(fā)表作品。我期待泌陽文聯(lián)保持著旺盛的發(fā)展勢頭,帶領我們這些文學愛好者走得更遠。

魏祖強:用文字記錄鄉(xiāng)愁

 

濃郁的鄉(xiāng)愁情結是文學創(chuàng)作永恒的主題,最能夠感動讀者,引起共鳴。作為一位業(yè)余詩歌作者,從2002年11月7日在《天中晚報》副刊“頌歌獻給‘十六大’詩歌專號”發(fā)表作品以來,鄉(xiāng)土詩歌是我寫作的主要部分。鄉(xiāng)愁是位于南陽盆地東隅故鄉(xiāng)大地上的河流山川、草木莊稼,是小時候每天吃的家常飯,是林梢布谷、斑鳩悠遠的鳴唱,是土里刨食、辛苦勞累的親人……原鄉(xiāng)和童年深深烙印在我記憶里,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變得模糊,反而更加清晰,我沒有理由不用詩歌表達對這一切的熱愛。

我寫《棉》,得到了泌陽縣文聯(lián)主席、《盤古風》文藝季刊主編孫德兵的賞識,我由此加入了縣作協(xié)隊伍,得以不斷進步。我寫《麥子》、《玉米》、《芝麻》,以《中原莊稼》為組詩標題,發(fā)表在市文聯(lián)主辦的《天之中》上,編者著重配發(fā)了《詩壇“家常飯”》的編后絮語,其中《玉米》獲得了駐馬店市首屆詩歌大賽二等獎。我寫《父親》,一個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難童學校讀過3年書的農民,長年在農田里勞作而食不果腹,但他的目光看得很遠,勒緊腰帶,讓兒女上學讀書,替代他實現(xiàn)走出村莊的夢想。這首詩獲得了駐馬店市第四屆詩歌大賽三等獎。

如今,我在小城忙忙碌碌,偶爾回到鄉(xiāng)村,感覺物是人非。有了聯(lián)合收割機和除草劑,鐮刀、鋤頭就被閑置在墻角,鋼刃不再閃爍銀光。牛車架子被拖拉機取代之后,就被劈成了柴禾。還有許多的事物,童年時司空見慣,而今已難以尋覓。我只能溯回舊時光里回憶它們的模樣,比如打谷場、麥秸垛、石磙、碾盤,比如紡車、馬提燈、轆轤、老井……

我只有繼續(xù)寫下去,用文字記著鄉(xiāng)愁。記著農歷五月,門楣插著艾葉,胸前掛著香囊;記著牛車碾出轍印的阡陌兩邊,隨風搖曳的狗尾巴草;記著高高碼起的麥垛,麥垛上如鉤的新月;記著為麥子勞累一生的父親,站在曬場手攥一把新麥粒,為豐收的年景歡喜,為欠收的年景悲戚。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點贊

  • 高興

  • 羨慕

  • 憤怒

  • 震驚

  • 難過

  • 流淚

  • 無奈

  • 槍稿

  • 標題黨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fā)現(xiàn),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lián)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国产真实迷奷系列在线免费看,四虎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亚洲AV秘无码不卡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