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一場文學的盛宴 ——矛盾文學獎得主畢飛宇印象
摘要: 郭建光聽說畢飛宇要來鄭州的消息,我那一刻拿手機的手是有些微微顫栗的。這種莫名的悸動來自于多年前的一次“偶遇”,在地攤上無意間翻到一本《青衣》,殘破的封
郭建光
聽說畢飛宇要來鄭州的消息,我那一刻拿手機的手是有些微微顫栗的。這種莫名的悸動來自于多年前的一次“偶遇”,在地攤上無意間翻到一本《青衣》,殘破的封皮、粗糙的印刷效果,我竟然廢寢忘食,一氣讀完。
我清楚地記得那時心情的復雜,看煩了個別作家的文筆。時代在變,而作家的思維與文筆始終停留在一個腔板、一個層次上,尤其是語言的嚴重同質(zhì)化,很難不讓讀者產(chǎn)生疏離與閱讀疲勞??墒沁@本后來發(fā)覺是盜版的《青衣》,恍如讓我在浩如煙海的新書里淘到了一顆璀璨的寶石,讀完良久還感覺心臟在砰砰跳,有種耳紅心躁的感覺,像是談了一次戀愛。一個原本有著挑剔胃口的文藝青年還能被不熟悉的語言擊中內(nèi)心,從而引燃自己對文學的熱情,無異于針對一個懨懨欲睡的人當即甩過去一盆涼水,除去震驚更多的是對文學與文字的一種敬畏。這種迥異與其他作家的行文風格與遣詞造句的功夫,可謂令人嘆為觀止。就在那個時候,第一個強烈的愿望就是期待有一天幸運地見到這個不熟悉的作家,表達一下內(nèi)心對作家的敬佩與敬畏。
因為工作的緣故,我不得不在頭一天熬夜將新聞稿件寫完。那時已經(jīng)是深夜11點多了。我尚無睡意,洗把臉在床上躺了一個小時。原本準備乘坐第二天的高鐵到鄭州聽畢飛宇的講座,發(fā)現(xiàn)等高鐵到站就是上午9點40分左右了,加上等的士和路上的時間,趕到地方肯定晚了。于是我決定乘坐4月1日凌晨兩點多的慢車,乘務員在我睡眼朦朧中走來走去。還有一個小時才能到鄭州,乘務員就打開車廂的燈,令人有恍如白晝的錯位感。早上5點到鄭州火車站,寒意席卷了一個個縮著膀子的乘客,就那樣慢慢地走出火車站,打量眼前這個還在休息中的城市。
后來才知道畢飛宇的講座是下午3點,地點在紙的時代書店。
活動準點開始,畢飛宇老師原本被安排到中間坐,可是他巧妙地將牌子更換,坐在臺子的左側。書店網(wǎng)上報名的人員超出預期后早早關閉,不再接受讀者預約。我拿到的牌子是數(shù)字“4”。將這個粘貼紙貼到襯衣上,坐在第二排中間靠右的一個位置。這么近距離地與心儀作品的“父親”四目相對,該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想著這些,我就期待著畢飛宇老師開始他神采飛揚的這場文學盛宴。
等到活動開始,卻是新書推介。說實話,不是我感興趣的東西我不愛聽。聽著聽著手中的筆記本竟然掉落在地上??粗咃w宇老師安靜地坐在那里,凝神傾聽,時而侃侃而談,時而謙遜地朝臺下的讀者望去。我感覺,這次遠道而來,很可能會失望而歸。
活動進行到最后,主持人給了三個提問的機會。因為畢飛宇老師是以嘉賓的身份出席此次活動的,他很謙虛地說這次活動自己不是主角,不能喧賓奪主。主持人話音剛落,我就舉起了手。不過第一個問題是一個年輕人提問的。等到第二個提問機會的時候,畢飛宇打斷主持人的話說:“以我觀察,第一個舉手的是他,第二個問題就給他吧!”
就這樣我懷著忐忑和激動的心情,與畢飛宇老師交流他是如何錘煉自己獨特語言的。顯然,透過他的表情,他對這個問題早就有著自己的思考。他舉例說,你拍照片,肯定會選擇最好角度的那一張留存,隨后再拍照片就會按照最好的那一個拍攝角度去拍攝。寫作亦是如此,我找到了自己認為最好的那個寫法。一個作家不能模仿,老舍語言好吧,魯迅語言好吧,可是你要是模仿,一輩子也不會找到屬于自己的語言。“至于如何尋找屬于自己的語言,令人一眼就能看出是哪個作家寫的。這是個秘密,這里不能說。”畢飛宇老師幽默詼諧的語言對我而言如口吐蓮花的布道者。他的意猶未盡、點到而止,他對同行的尊重與理解,他平易近人卻不盲從所展現(xiàn)的性格,是這個人云亦云的時代需要的,也是像我這樣的基層作者所缺乏的。
一個作家因文而名,從活動最后讀者找畢飛宇老師簽名就可以看出端倪。他戴上眼鏡,下筆如有風,一本本《推拿》《玉米》《平原》《哺乳期的女人》的扉頁上留下他龍飛鳳舞的簽名。有的讀者甚至一人購買了他的十幾本書排隊請他簽名,有的讀者一邊讓他簽名一邊小心翼翼地說:“畢老師,我是您的粉絲,您的書寫得太好了。”
我猶豫不決地請畢飛宇老師給自己的詩集提個書名,原本想著他不可能答應。他抬頭詢問:“什么名字?”“《回聲》。”他接過我遞過去的本子大筆一揮提下書名。我內(nèi)心除了感激還有些許意外。這是作家畢飛宇的另一面,更是他的小說深入人心,對人情世事鞭辟入里,語言熠熠閃耀著人性光華的深層次原因。他在每時每刻種下一顆顆善良的種子,這些種子透過讀者的心窗,慢慢綻放出令人震顫的心靈之花。
責任編輯:dr
(原標題:駐馬店網(wǎng))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駐馬店網(wǎng)”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wǎng)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不得轉(zhuǎn)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wǎng)”。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wǎng)應有權益,否則,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本網(wǎng)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wǎng))”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他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wǎng)站、團體從本網(wǎng)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wǎng)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網(wǎng)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chǎn)權的作品,請與我們?nèi)〉寐?lián)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