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散文看余永亮
摘要: □葉雨幾年前,在柳色文苑網一連看到《品“搜庵”》《也說秦香蓮》等好幾篇關于解讀豫劇大師崔蘭田舞臺藝術的文化散文,寫得干凈雋永,極富見解。猜想作者一定是
□葉雨
幾年前,在柳色文苑網一連看到《品“搜庵”》《也說秦香蓮》等好幾篇關于解讀豫劇大師崔蘭田舞臺藝術的文化散文,寫得干凈雋永,極富見解。猜想作者一定是位深諳戲劇的老者。后來,某次柳色文友活動,聽人介紹才知道眼前這位白凈的年輕人就是那位系列“品崔”散文的作者??此ξ⑽⒌哪?,我冒昧地問他是哪年出生的,他說,1980年。我不禁驚訝——在戲劇日漸式微的今天,竟還有年輕人喜歡戲?。?/p>
后來接觸漸多,知道他是職業(yè)麻醉師,同時兼任多所中小學校寫作講座的主講,業(yè)余以散文寫作為樂,戲劇賞析只是他的書寫內容之一。于是,我有幸閱讀了他許多散文作品。于是,我有幸了解了他生活工作與情感的點點滴滴——
《他的“初吻”不屬于我》中,“我”暗戀女友為搶救病人的奮不顧身;《抬著擔架下樓梯》中,“我”和“我”的同事對病人關愛的無微不至;《溫軟的心》中,榜樣之于“我”成長的推升,《十字傷疤》《雪夜急診》等篇目展示的醫(yī)患摯情,《痛或不痛》中的憤懣與糾結……當然還有其他許多篇什。
由此,我讀懂了永亮,讀懂了永亮散文的內涵:永亮的散文除了有文化外,還有真情和溫暖。永亮散文于細膩深摯的真情實感中散發(fā)著青春的生機;于娓娓道來中張揚著大愛和悲憫;于溫婉含蓄中透射著直達人心的喝問;于一詠三嘆中傾訴著他對傳統(tǒng)文化之美的眷戀、對父子師生血肉真情薪火相傳的贊美、對社會進步的喝彩、對某些社會現象的不齒與憤懣,還有因無盡鄉(xiāng)愁、四季輪替而興起的喜怒哀樂。永亮的寫作題材仿佛無邊無際,永亮一直在用他獨特的感受向我們展示他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無論解析崔派豫劇還是記錄人生軌跡,無論寫景還是抒情,永亮的立意與選材始終站在他的平民立場上,以社會一員的體驗書寫著與此偉大時代共同前行的喜怒哀樂。我以為,永亮散文中的某些元素足可以補充正史之不及,讓未來人從中了解僅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真實細節(jié)——比如《給父親送水》,比如《記憶中的一年級》《燈下絮語》,比如《“白馬”前的溫暖記憶》,還有《這點兒委屈算什么》……
2017年最后一天,柳色文苑又辦一次AA制小型聚餐。永亮捧出他的散文集《溫軟的心》讓朋友們“雅正”,我有幸得了一本。急切瀏覽,文心出版社出品,裝幀端正而樸素,內頁舒朗可觀。雖說現在出書不難,但是作為一個徜徉于主流文學圈之外的青年作者來說出書仍非易事。我為永亮賀喜!
與那些或故作高深,或弄風吟月的作者不同,永亮的作品既有文氣又接地氣,清淺而不直白,流利而不華麗,字字句句皆出于心聲。以我對天中散文的了解,完全可以列入本市散文第一方陣,即使與那些被批評家們廣泛贊譽的明星寫手比也不遜色。如果一定要挑毛病,也許是他過度追求朱自清先生那種膩人的“美文”特質之故,其作品銳度尚顯不足。文學,不僅要“美”,還要有力。就“力道”而言,不但要有催人奮發(fā)的“力”,給人溫暖的“力”,還要有砭人肌骨、催人覺悟的“透視力”,糾錯除弊的“批判力”。如此才算發(fā)揮了文學的全部功能。此類“力道”雖然已經存在于永亮作品中,竊以為仍顯薄弱。希望永亮在以后的寫作中予以參考。其實,無需我多言。永亮已經是“河南省青年作家三十強”了,早已不需要我指手畫腳。
謹以此祝賀余永亮出書,并希望有更多的文學青年像永亮一樣為天中文學增光添彩!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fā)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