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焦慮 家庭作業(yè)豈能成為“家長作業(yè)”
摘要: 原標題:家長焦慮“無處安放” 家庭作業(yè)豈能成為“家長作業(yè)” 有人“心梗住院”,有人“腦出血奔急診”——最近
原標題:家長焦慮“無處安放” 家庭作業(yè)豈能成為“家長作業(yè)”
有人“心梗住院”,有人“腦出血奔急診”——最近,一篇《我做錯了什么?要陪孩子做作業(yè)》的網文刷屏朋友圈,腦洞大開的“控訴”、略帶調侃的“咆哮”,令家長們無處安放的焦慮躍然紙上。
老實說,陪寫作業(yè)陪垮身體的,畢竟是極端個例。不過,“為作業(yè)所困”卻幾乎戳中每個家長的“痛點”。孩子好動愛玩,得“斗智斗勇”、剛柔并濟幫他集中精力;孩子困惑撓頭,得循循善誘、搜腸刮肚花樣啟發(fā);遇到超標習題,還得親自上陣、全權代勞。近些年來,這種“老師領導下的家長負責制”作業(yè)模式大有蔓延之勢:從PPT到手抄報,從修改習題到制作手工,從課堂作業(yè)到社會實踐……甭管是幼兒園家長,還是小學生父母,通通忙得一塌糊涂。
“小時候放學回家,爸媽在看電視,我在做作業(yè);現(xiàn)在下班回家,已當父母的我,還在寫作業(yè)!”家庭作業(yè)從何時起成了“家長作業(yè)”?有人提煉出這樣一條發(fā)展路徑:剛開始純粹陪伴,后來督促檢查,再然后批閱簽字成“標配”。其間,或是為了出彩,或是不甘落后,作業(yè)從孩子“獨立寫”,到家長“陪著寫”“主導寫”,最后干脆成了眾家長們的實力較量。如此一來,佳作倒是迭出,標準也水漲船高,但離孩子卻越來越遠。比如幼兒園要寫假期游記,小學三年級得看“清末報紙”、六年級要寫學術論文等等,這樣的作業(yè)大多數孩子根本搞不定,只能由家長代勞。但若皆是如此,“作業(yè)”的意義何在呢?
陪伴孩子成長,固然是家長的必修課。但家長成“主唱”,孩子“幫幫唱”,實屬本末倒置。這樣掙來的“小紅花”,再漂亮也是塑料假花,而所謂的“孩子優(yōu)秀”不過是“虛假優(yōu)秀”,學校的“人才杰出”皆是“虛假繁榮”。如此怪象,有家長望子成龍的心切和“恥居人后”的緊迫,有校方作業(yè)布置的超標和業(yè)績指標的攀比,但歸根到底,是罔顧少年兒童成長規(guī)律,造成的教育責任錯位。作業(yè)過于求新求異求難,超越孩子的心智發(fā)育階段,本來學校能完成的必須仰賴家庭支持,本是孩子的事情變成家長的任務。更需警惕的是,在這一過程中,孩子心態(tài)也難免發(fā)生微妙變化:該自己面對的總想有人幫助,很可能因此而失去獨立思考的熱情,養(yǎng)成事事依賴的習慣。
有人感慨:懂得了這許多道理,恐怕依然當不好一個家長。的確,當家庭作業(yè)擺在面前,有幾位家長能底氣十足地拒絕呢?紓解焦慮,不能僅僅仰賴一個或者兩個“破窗式”家長,還呼喚各方參與者都來對這一風氣說不。大家都多點耐心呵護孩子成長,讓其在適當的學齡練習適當的能力,才能助其舒展開美麗人生。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北京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fā)現(xiàn),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lián)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