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市博物館——厚重天中 獨韻千古
摘要:□晚報記者 王瑩 通訊員 劉文明 文/圖今年,市博物館基本陳列的一樓展廳經過數月的升級改造后,以嶄新面貌與廣大市民見面。該館的展品較以往多了300余件,郭莊楚墓
□晚報記者 王瑩 通訊員 劉文明 文/圖
駐馬店市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三十六壽屏(局部)
駐馬店市博物館外景。
黃景昉所撰《賀文》
《西園雅集圖》
《西園雅集圖記》
洪承疇所撰《賀文》
《蘭亭修禊圖》
今年,市博物館基本陳列的一樓展廳經過數月的升級改造后,以嶄新面貌與廣大市民見面。該館的展品較以往多了300余件,郭莊楚墓、葛陵楚墓部分珍貴文物首次展出。
10月20日,著名收藏家衛(wèi)夢強夫婦捐贈清順治三十六壽屏儀式在駐馬店市博物館舉行。據了解,這套壽屏保存較為完好,不僅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而且對于清代歷史文化、書法、繪畫、雕刻等方面都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堪稱國寶。
作為我市重點工程和民心工程,市博物館不僅是一座重要的文化設施,同時也是駐馬店市文物保護、文物研究、傳播愛國主義精神、了解歷史及科學知識的基地。 11月15日,記者在市博物館副館長董亞梅的帶領下,感受我市波瀾壯闊的歷史,領略館藏文物的精美絕倫。
八卦雙鸞鏡
多戈戟
鎏金佛
郭莊楚墓、葛陵楚墓珍貴文物
首次亮相市博物館
5月18日,市博物館一樓展廳升級改造后正式開放,吸引眾多市民前來參觀。據了解,升級改造后的展廳各方面都有較大改善,呈現獨特的風格。同時,新增文物300多件,其中古脊椎動物化石200多件。按照1比1的比例仿制的郭莊楚墓出土的圓形蓋印鼎,是郭莊楚墓一號墓中出土最大的鼎,其口徑達80厘米,充分展現了中原器物的敦實厚重,是最具代表性的器物。新增展出葛陵楚墓出土的青銅兵器、車馬器、玉器等百余件。
“郭莊楚墓是一座罕見的積石積沙墓。在中國發(fā)掘的眾多古墓中,上蔡縣的郭莊楚墓以其獨特的防盜術和防盜效果而獨具一格。”董亞梅說。當日,在陳列館,董亞梅向記者介紹有關郭莊楚墓的知識。隨著董亞梅的指引,記者看到了復原的郭莊楚墓發(fā)掘場景,其中包括墓葬區(qū)、隨葬品區(qū)。
“上蔡縣郭莊楚墓出土的圓形蓋印鼎,是郭莊楚墓一號墓中出土的最大的鼎。這個青銅圓鼎充分展現了中原器物的敦實厚重,是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不過,由于真品目前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進行進一步的修復和研究,我們現在陳列的是一件復制品。” 董亞梅告訴記者。
記者看到,這座鼎有蓋,蓋沿微內斂,平沿方外唇,頂微上鼓,圓環(huán)鈕,鈕座為半圓拱形雙頭獸狀。器身子口微內斂,兩附耳,唇下有凸起的一周微抹角方形,深弧腹。蓋上飾凸弦紋和帶狀粗體蟠虺紋。器上腹部近中間部位飾一周寬鼓的弧形帶狀凸弦紋。腹內有銘文:惟王八月丁丑竸之寧自乍將□列□服供盟祀。
三十六壽屏是市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
10月20日,著名收藏家衛(wèi)夢強夫婦捐贈清順治三十六壽屏儀式在駐馬店市博物館舉行。
駐馬店市博物館館長謝辰在對該屏風進行了深度考釋后,向記者介紹,衛(wèi)夢強捐贈的新蔡清初宋祖法壽屏,是一套三組巨大的興盛于明末清初的款彩漆雕畫屏風,共三十六扇,壽屏上有賀文兩篇、款彩技法畫三幅,表彰了壽屏主人為發(fā)展八閩教育做出的巨大成就,凸顯了清初統(tǒng)治階級尊儒重教和滿漢結合的統(tǒng)治理念,具有較高的史料和藝術價值。三組大壽屏氣勢磅礴,刻工細膩,情節(jié)生動,布局合理,是屏風中的皇皇巨制。
三組屏風正面分別為黃景昉、洪承疇撰寫的賀壽序文。中心的四周由回紋飾相隔,回紋飾以外是上下左右烘托中心內容的奇花異草和果類等植物。下邊沿由色彩絢麗、婀娜多姿的十二花神(蘭草、月季、水仙)等進行裝飾,以示主人公的品德高尚;其上邊沿用十二種果類(石榴、紅棗、葡萄)等累累碩果進行裝飾,以示主人公業(yè)績顯赫;左右有其他花卉作為裝飾。三組正面屏風的外圍以各類相同的花卉、植物等裝飾,形成了統(tǒng)一的整體性,為整個屏風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這三組屏風系清順治年間黃景昉、洪承疇為明清教育名家宋祖法祝壽所制。屏風原藏于河南省新蔡縣縣城北部小十字街西南角、建于明朝嘉靖年間的‘宋氏祠堂’。文革中,屏風的文物價值不被重視,屏風上可見被貼上大字報等的痕跡。后因故流入民間,終被收藏家衛(wèi)夢強先生收藏而得以完整保護。目前,這套壽屏保存較為完好,不僅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而且對于清代歷史文化、書法、繪畫、雕刻等方面都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堪稱國寶。” 謝辰說,這三組屏風現已成為駐馬店市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對其修繕方案已報國家文物局并已經得到正式批復,他們將邀請國內外專家參與修繕工作。若干年后,經修繕的這三組壽屏將在專設展區(qū)與廣大觀眾見面。
造型精美的戰(zhàn)國 “多戈戟”、光亮可照的八卦雙鸞鏡、逼真?zhèn)魃竦啮探鸱鹣?hellip;…一件件精美絕倫的展品讓參觀者目不暇接、嘆為觀止。
據了解,駐馬店市博物館的基本陳列《厚重天中》分“啟封文明”、“天中侯國”、“楚風北漸”、“熔鑄輝煌”、“汝南望郡”、“蔡州遺事”、“汝寧府地”七個單元和專題展廳“古泉天地”“火土之魂”。展出文物2000余件,上起舊石器時代,下至明清及近代,多為歷代精品。古錢幣展廳和佛像展廳為河南最全、最大。
駐馬店市博物館以歷史與藝術并重
“駐馬店市博物館坐落于天中廣場南側,館內展出文物2000多件,是駐馬店市唯一以歷史與藝術并重,集收藏、展覽、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據董亞梅介紹,博物館的外型來源于古代青銅鐘造型,取其厚重之意。同時與基本陳列的主題《厚重天中》相映襯,共同體現了“厚重天中,獨韻千古”的核心設計理念。
“博物館的陳列展覽,以弘揚天中文化為主導,以館藏文物為基礎,以展現天中文化開放性、多樣性為目標?;娟惲小逗裰靥熘小芬择v馬店出土的代表性文物為主體,按時代順序串聯重大考古發(fā)現、重大歷史事件和人物。匯集石器、陶器、瓷器、青銅器、金銀器、玉器及珍貴的近現代文獻資料,并重點突出地域特色文化,全面系統(tǒng)展示天中地區(qū)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和濃厚的文化底蘊。” 董亞梅說。
據了解,博物館的外型新穎別致、氣勢雄渾。內部空間劃分采用不對稱模式,展示陳列采用主題明確、點面結合的手法,配以現代化、藝術化、人性化的展示形式,達到了全新的展示效果。平緩舒展的燈光色調形成潔凈明快的展示風格,營造出良好的環(huán)境氛圍。公共服務區(qū)配有電子觸摸屏、資料查詢區(qū),觀眾可了解展覽概況、參觀導向、體驗與虛擬文物互動的樂趣。自動講解系統(tǒng)和多媒體展示系統(tǒng)默契搭配,并合理配置休息區(qū)、存包區(qū)和商品區(qū),人性化服務設施給觀眾營造一個自然、舒適的參觀環(huán)境。
希望更多市民感受我市波瀾壯闊的歷史
駐馬店歷史文化內涵豐富,素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的美稱。
駐馬店市博物館的陳列展覽是以展示本地區(qū)悠久歷史文化為主線的綜合性展覽,以駐馬店歷史文化的發(fā)展為基本線索,以實物標本為基礎,系統(tǒng)展示不同時期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遺物,向觀眾全面介紹駐馬店的古代文明與優(yōu)秀文化,提高和深化觀眾對本地區(qū)輝煌的古代文化的理解和認識。
“駐馬店市博物館免費開放日為周二至周日,法定節(jié)假日正常開放,每年對外開放達312天。日平均接待量為千人,青少年觀眾達70%,周末提供免費講解。” 董亞梅向記者介紹,博物館先后與市社科聯、天中晚報社共建“天中晚報小記者實習基地” “駐馬店市社會科學普及教育基地”,與黃淮學院、駐馬店高中、駐馬店實驗小學等大中專院校和中小學校保持密切的聯系,針對各階段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興趣點,引導學生參觀展覽。
市博物館還設計了許多具有知識性、趣味性的活動,如“尋寶游”,讓學生在輕松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使博物館真正成為中小學生的第二課堂。組織開展特色活動,發(fā)揮文化傳播功能。在傳統(tǒng)春節(jié)、國慶等節(jié)假日,策劃特色教育活動,如“有獎猜謎活動”“博物館里過大年”“元旦有獎猜謎活動”“春節(jié)知識小型展”“巧手迎新春”等主題活動,結合文物藏品和文獻資料,制作圖文并茂的宣傳版面和宣傳冊,營造節(jié)慶氣氛,增進博物館與公眾的情感交流,喚起公眾共同的文化記憶,并開展組團免費講解服務。董亞梅說,希望更多的市民帶著孩子來參觀,感受駐馬店波瀾壯闊的歷史,領略館藏文物的精美絕倫。
據了解,博物館在展覽中運用沙盤模型、雕塑、復原場景、三維多媒體等表現形式,如上蔡郭莊楚墓復原模型、漢代冶鐵流程圖雕塑、西平冶鐵遺址復原沙盤、李愬雪夜襲蔡州模型、婆子山摩崖造像模型等,使展覽更具形象化、立體化,增加展覽的信息含量,增強展覽的藝術效果。
作為我市的重點工程和民心工程,市博物館不僅是一座重要的文化設施,同時也是駐馬店市文物保護、文物研究、傳播愛國主義精神、了解歷史及科學知識的基地,還是群眾旅游和休閑的理想去處。市博物館為保護文化遺產、展示悠久歷史、弘揚中華文明、開展對外文化交流、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做出了貢獻。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fā)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