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荒”發(fā)酵 險資資管謀求投行化“突圍”
摘要:原標題:“資產荒”發(fā)酵 險資資管謀求投行化“突圍” 在“資產荒”持續(xù)發(fā)酵下,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要想拿到風險與收益相匹配的項目越來越難
在“資產荒”持續(xù)發(fā)酵下,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要想拿到風險與收益相匹配的項目越來越難。
數據顯示,保險資產管理注冊產品在2014年達到頂峰后漸次下滑,今年尤其明顯。來自中國保險資產行業(yè)協會最新信息顯示,2016年1-4月,18家保險資產管理機構共注冊產品44項,合計規(guī)模688億元。保險資產管理機構累計發(fā)起設立各類債權、股權和項目資產支持計劃543項,合計備案(注冊)規(guī)模14039億元。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注冊規(guī)模僅為2014年的18%,為2015年的25%。
記者調查的多家保險資管機構均認為,轉身投行實現項目資產多樣化,才能在大資管時代搶占一席之地。與此同時,機構也期望政策層面適度放開,規(guī)避“看得到、摸不著”的投資尷尬。
積極投行化轉型
保險資管有長期穩(wěn)定的資金,在缺錢時期,這是明顯超越其他金融機構的優(yōu)勢。但在“資產荒”時期,不是缺少項目,而是缺少風險小收益高的項目。
太保資產副總經理余榮權從保險資管的發(fā)行端分析,目前太保的產品投資主要圍繞政府的重點項目開展,以久期較長的固定收益產品為主。他認為,當前面臨的主要挑戰(zhàn)是:一方面是產品收益率隨著公募融資的發(fā)展和貨幣政策的不斷寬松,利率急劇下滑,與保險資金的成本匹配壓力越來越大;二是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不斷下滑,大項目越來越少,項目規(guī)模難以做大,難以滿足不斷增長的投資需求。
中再資產總經理趙威坦言,目前,如果仍然采取傳統的投資策略,未來幾年保險資金投資收益率可能面臨斷崖式下跌的風險。他認為,配置模式的轉變和投資能力的提升就是要實現資產配置的投行化。根據保險資金的長期投資優(yōu)勢,在固定收益類產品利率大幅走低的市場環(huán)境下,投資標的向偏股權類資產傾斜;投資模式和管理機制也需要投行化;在激勵上,采取項目提成制,參照市場標準和慣例設計激勵機制。
期待放寬政策
“放開前端關注后端”是保險資金運用一直堅持的市場化基本原則,政策面也一直處于不斷放開過程中。那么,政策是否還有放寬的余地?
余榮權建議,監(jiān)管層對保險資管產品政策開放的力度不妨再大些。比如放開投資范圍,明確可以投資利率互換、股指期貨、國債期貨等基本金融衍生品,實現產品投資風險對沖;允許引入擔保機構參與保本屬性的保險資管產品,滿足委托人的投資需求;允許接受高凈值個人客戶投資,有利于保險資管產品資金來源、風險收益多元化等等。
新華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楊帆觀點明確,可投行業(yè)受限制約了保險資產管理產品的發(fā)行。
目前保險債權投資計劃基礎資產行業(yè)被限定在基礎設施(集中在交通和能源行業(yè))和不動產(包括商業(yè)不動產和土地儲備)領域。與其他金融機構相比,保險資管可投行業(yè)范圍狹小,大大限制了保險債權投資計劃基礎資產的多樣性,加大了行業(yè)的集中度,從而形成了保險債權投資計劃同質性較高的特點。
受訪險資資管認為,滿足客戶需求是大資管創(chuàng)新的動力與源泉,希望金融監(jiān)管層能進一步發(fā)揮跨行業(yè)和跨領域的協調指導作用。加大政策開放力度有助于保險資管公司與其他資管機構在同一監(jiān)管環(huán)境下同臺競技。
保險資管整合項目的產品化能力,不僅是保險行業(yè)的事情。大資管時代,各類資產管理機構業(yè)務領域交叉滲透,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面臨嚴峻挑戰(zhàn),創(chuàng)新能力成為能否在競爭中獲勝的關鍵。
交銀康聯投資總監(jiān)兼資產管理中心總經理汪朝漢建議,未來保險資管產品的發(fā)展方向有三:非通道類(主動管理類)的產品應成為發(fā)展重點;基礎資產的范圍進一步豐富,增加更多特色類的資產,如股票定增類、股權類等;保險以外的銷售范圍逐步拓展。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fā)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