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家王瑤:一只暢游科幻的“妖精”
摘要:原標題:一只暢游科幻的“妖精” 王瑤 科幻小說《讓我們說說話》在科學界“鼎鼎大名”的《自然》雜志上發(fā)表了,同時也留下了一個中國年輕老師的
王瑤
科幻小說《讓我們說說話》在科學界“鼎鼎大名”的《自然》雜志上發(fā)表了,同時也留下了一個中國年輕老師的名字。她本名王瑤,在國內科幻界,還有一個更為人所熟知的名字——夏笳。
在不遠的未來,一家科技公司制造了一些小海豹模樣、具有語言學習能力的智能機器玩具,卻不慎將運輸貨物的集裝箱弄丟。當他們找回貨物時,卻發(fā)現(xiàn)小海豹在密封的集裝箱中說著人類聽不懂的語言。難道機器人自己能夠發(fā)明語言?如果真是如此,人類又該怎么辦?
這是短篇科幻小說《讓我們說說話》的大致內容。不久前,這篇小說被發(fā)表了。但是,發(fā)表的刊物不是國內外的某本科幻雜志,而是在科學界“鼎鼎大名”的《自然》雜志。在這個國際頂尖學術刊物上,也留下了一個中國年輕老師的名字。
這位老師名叫王瑤,一年前博士畢業(yè),現(xiàn)在西安交通大學人文學院任班主任。在國內科幻界,她還有一個更為人所熟知的名字——夏笳。
“先得搞好‘個人事業(yè)’”
“夏笳”這個名字是王瑤在2004年發(fā)表科幻小說《關妖精的瓶子》時所用的筆名。這篇小說既是她的處女座,也是她的成名作。那年,還在北京大學物理系讀本科的王瑤憑借這篇作品,在當年度中國科幻最高獎“銀河獎”的評選中,一舉摘取了“最佳新人獎”的桂冠。
王瑤的“一舉成名”并不是偶然的。從小她就生活在一個“地道”的理工科家庭里,父母都是西安交大的理工科老師。從小與科普讀物相伴成長起來的她,慢慢對科幻小說產生了本能的喜歡。
“我就是看著科幻小說長大的,想寫點東西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王瑤說。而本世紀初,中國科幻界對新人新作的渴望,又讓初出茅廬的王瑤一舉成為了眾人關注的新星。
“那段時間,其實正好趕上了中國科幻呼喚新一代的好時候。”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對于自己當初的一鳴驚人,王瑤還是有點忐忑。“那段時間,當被別人稱為科幻新生一代的時候,總是感覺很心虛,覺得自己還是個學生,還是要以學業(yè)為重。”她笑著說。
伴隨著這份忐忑,王瑤本科畢業(yè),進入中國傳媒大學攻讀電影學碩士學位,之后在北京大學中文系讀完博士,其博士論文的研究對象是“當代中國科幻文學與文化”。此時,曾經的“最佳新人”,早已經成為了五獲“銀河獎”的響當當?shù)?ldquo;美女作家”。
事實上,直到確定自己的博士論文題目之前,對于自己的科幻創(chuàng)作道路,王瑤都不十分確定要走下去。“因為為了自己將來的學術工作,我可能首先要停下科幻創(chuàng)作,而一旦停下之后,就很難再回去了。但是,我首先要把個人事業(yè)搞好。”她說。
王瑤的這份擔心再次因為一個“新時期”的到來而消失了。
“我以后就靠你啦”
就在王瑤完成博士論文、畢業(yè),到西安交大工作的這幾年間,伴隨著幾部重磅國產科幻文學作品的推出,國內掀起了一股新的科幻熱潮。除了公眾的關注外,國內學界也對科幻文學投來正視的目光。而在國際上,出版界和文學研究界也都對中國科幻表現(xiàn)出了高度的興趣。王瑤忽然發(fā)現(xiàn),她可以將中國科幻研究作為相當長一段時間里自己的學術主攻方向,這讓她心里踏實了不少。
“之前擔心沒辦法取得科研成果的話,就連職稱都很難評了,現(xiàn)在看來情況要好得多。”王瑤笑言。
如今,王瑤已經在西安交大工作了一年時間,還擔任了班主任。對于這位漂亮班主任的另一重身份,班里的不少學生也是心知肚明的。于是,經常有些學生向她詢問會不會開一些關于科幻創(chuàng)作的課程。而對于學生們的科幻熱情,王瑤向來來者不拒。
不久前,在王瑤的牽線搭橋下,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來到西安,與當?shù)乜苹妹宰隽艘淮谓涣?。而在組織這次活動的過程中,她結識了一位陜西師范大學的大一女生。交談中,這位女生告訴王瑤,她準備申請組織學校的科幻協(xié)會,將來還準備成立西安高校的科幻協(xié)會聯(lián)盟。
“那個女生特別熱情,而且做事干脆。”這位女生給王瑤的“啟示”是,科幻迷的組織還是需要“妹子”來統(tǒng)籌。“理工科的男生雖然踏實肯干,但一般都比較‘宅’,真正牽頭的事情交給女生做反而要好得多。”
“我以后就靠你啦!”王瑤對那個女生說。
“投到他們采用為止”
也就是在工作的這段時間里,王瑤萌生了給《自然》投稿的想法。
作為科幻作家,王瑤其實很早就知道《自然》有一個專門的科幻專欄,用來刊登完全原創(chuàng)、題材限定于未來、內核為硬科幻的優(yōu)秀作品。平時,她也會關注其中發(fā)表的一些文章??戳艘恍┲?,她發(fā)現(xiàn)這些文章并不像她之前想象的那么難寫。
“他們能寫,我也能寫。”王瑤說,她曾經幫美籍華裔科幻作家劉宇昆翻譯過他發(fā)表在《自然》上的科幻小說。這次,王瑤向他表達了自己想投稿的愿望,劉宇昆完全支持。
事實上,王瑤和劉宇昆在多年以前就互相翻譯對方的作品,并保持了很好的合作關系。但這次,正趕上劉宇昆比較忙,而且由于小說篇幅不大,王瑤決定直接用英文創(chuàng)作。“我覺得挺好玩的。”她只是在完成之后,請劉宇昆幫忙做了一些潤色。劉宇昆問需不需要他幫忙投稿,王瑤決定自己來。
去年年底,王瑤投出了自己的小說,并收到了一封自動回復的郵件,說編輯們正在放假,王瑤只能等待,而這一等就是4個月。
“我覺得這么長時間了,可能‘沒戲’了。”王瑤說。
事情的轉折出現(xiàn)在今年四月的一天晚上,在臨睡前最后一次看郵件時,王瑤發(fā)現(xiàn)了《自然》給她的回信。而回信的開頭是這樣寫的:“謝謝你給我們的投稿,希望你接受我們誠摯的歉意……”
這頗似退稿信的開頭讓王瑤心頭一涼,但隨后的內容卻讓她再次興奮起來。原來,編輯道歉的原因,是因為電腦服務器的問題,導致她的小說最近才被編輯看到。郵件的最后,編輯通知她,這篇小說已經被采用了。
王瑤激動得從床上跳了下來,光著腳沖進父母房間大喊:“我要發(fā)《自然》啦……”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中國科學報 )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fā)現(xiàn),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lián)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